醫學研究部(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共 同 研 究 室 電 子 報   

第九十五期 NOV.10.2021

本期目錄

主編的話

研究服務公告

ImageXpress NANO高內涵影像系統最新研究應用

共同研究室貴重儀器訓練暨新知課程

下期主題

抗體臨床應用的大時--治療性抗體與多功能抗體之開發與應用

快速連結

臺大醫院

醫學研究部

前期電子報

我要訂閱電子報

聯絡我們

 

主編的話

顯微影像實驗的進展,不只是需要精細的影像品質,同時也需要快速量化分析其影像結果。本期電子報將介紹第七共研免疫研究核心新購入的高內涵影像系統之研究應用,此儀器能進行自動化多孔盤及玻片的快速掃描,搭配多元影像分析軟體以了解各組實驗結果的差異,另備有活細胞環境控制模組,進行長時間的活細胞影像拍攝。未來將規劃由專人操作服務,歡迎有興趣分析使用的同仁來電預約。下一期電子報主題為「抗體臨床應用的大時代-治療性抗體與多功能抗體之開發與應用」,敬請期待,並竭誠歡迎您訂閱共同研究室電子報收取儀器介紹、研究新知、與每月訓練課程資訊,更歡迎您與我們聯絡,給予我們建議與鼓勵。


研究服務公告

第七共同研究室新購兩台儀器:「自動冷光影像擷取系統」(Invitrogen; iBright CL1500),可應用於可見光、化學發光Western Blot、蛋白質凝膠的成像與分析,已於119日辦理儀器訓練課程。「多功能微盤分光光譜儀」(Molecular Devices;SpectraMax® iD5)可進行全波長的吸收光、螢光、冷光、時差式螢光(TRF)和螢光偏振(FP)實驗,即將於1126日辦理儀器訓練課程。若有興趣,請踴躍報名參加,或請電話連絡儀器負責人黃思璇小姐 分機63162/ 林郁里 副研究員 分機63170希望我們所提供的訊息對您的研究有所助益,服務品質也令您滿意,為了共研長期的經營運作,請您於發表文章時惠予致謝共同研究室,作為服務成效評鑑之用。
 
                                        
 TOP                    


ImageXpress高內涵影像系統最新研究應用
 

Molecular Devices (Hong Kong) Ltd. 崔瑞廷先生

在生醫研究領域,顯微技術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現今研究不僅講求顯微影像解析度,更進一步要求能夠量化、具統計意義以及具再現性。ImageXpress系統因此應運而生,提供自動化高品質顯微影像擷取以及量化的研究利器。此系統可自動化拍攝玻片以及6-1536孔盤,拍攝全程使用雷射自動對焦與磁懸浮式載物台進行高精度影像擷取,並可對影像進行各樣定量分析,如: 蛋白質定量、細胞移動軌跡追蹤、apoptosisco-localizationmitochondria分析……等。第七共研免疫研究核心最新添購的ImageXpress NANO即為系列產品之一,而本期電子報將介紹最新高內涵影像系統研究應用。

應用範例:

1. iPSC organoid development assay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C: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因其可誘導分化特性,現已廣泛應用在神經、肝臟、心血管等各類細胞模型中。傳統使用的細胞株實驗模型雖已行之有年,並且建立了不同疾病模式與藥物開發平台,但為了更快速、更有效開發更安全的藥物,越來越需要複雜性更高、更具有生物相關性及預測性的方法,例如近年興起由人類多功能幹細胞分化而成的類器官(organoid)實驗平台。類器官相較於傳統細胞株平台具有更高的生物相關性、具立體結構且更能模擬真實生物體的情況;而與實驗動物模型相較,類器官更易於進行包含基因調控與藥物作用在內的操作、觀察,並保留人類細胞特性(Fig. 1) [1]。但2D細胞株平台相比,類器官為3D模型且組成細胞種類更為複雜,也因此對於顯微影像拍攝品質與定量分析能力的需求比平面模型更高。

Yashraj Biotechnology Limited為開發製造抗原與重組蛋白的公司,其商品面向涵蓋癌症、心血管、肝臟、神經……等各疾病領域。而為了模擬各類疾病模式並建構藥物開發平台,Yashraj Biotechnology使用spheroid/ organoid模型來進行實驗,並採用ImageXpress NANO取代原先傳統顯微系統,以獲得更高品質3D影像[2]

 

2. SARS-CoV-2 neutralizing antibody

2019年底,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其傳染力之強、速度之快造成全世界人類健康的極大威脅。也因此,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包含抗病毒藥、疫苗)研發,成為這兩年來全球都在關注的議題。在抗病毒藥物研發過程中,判斷病毒感染程度或抑制程度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在顯微鏡下進行螢光染色檢測與細胞病變作用(CPE: cytopathic effect)檢測。透過細胞核染色(Hoechst)和病毒螢光拍攝,可計算總細胞數以及感染細胞數,並藉此測試不同藥物或基因調控下,病毒感染效率,並理解病毒感染機轉[3]

而細胞病變作用無須染色,可直接透過穿透光觀察細胞型態與數量的變化來判斷病毒作用。此方法適用於會造成細胞死亡的病毒判斷,SARS-CoV-2即為其中之一。中研院與長庚研究團隊使用ImageXpress NANO進行細胞病變作用觀察,確認長時間中和抗體作用效果[4]

  1. Jihoon Kim1, Bon-Kyoung Koo, and Juergen A. Knoblich.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20 Oct;21(10):571-584.

  2. https://www.moleculardevices.com/en/assets/customer-breakthrough/dd/img/yashraj-biotechnology

  3. Cantuti-Castelvetri et al., Science 370, 856–860 (2020)

  4. Huang K-YA, Tan TK, Chen T-H, Huang CG, Harvey R, Hussain S, et al. PLoS Pathog 17(2):e1009352 (2021)

TOP   


共同研究室研究新知&貴重儀器訓練課程 

儀器訓練課程:課程網路報名

1119

IPA 生物分子路徑分析軟體服務介紹

1119

CLC 基因體分析平台服務介紹

1123

BD LSRII 高階多色流式細胞分析儀儀器訓練課程

1124

微需氧厭氧操作培養箱與影像擷取系統之原理與實機操作(Baker Ruskinn & Etaluma)

1126日 

多功能微盤分光光譜分析儀(Molecular Devices; SpectraMax iD5)儀器訓練課程

研究新知課程:課程網路報名

1111

單細胞轉錄體資料分析-原理與挑戰

1118日 

文獻探勘技術於生醫研究之發展與應用

歡迎您訂閱共同研究室電子報以收取儀器訓練與研究新知課程講習相關資訊 。

 TOP  


為持續提供優質之研究服務,便於日後聘用專職技術人員、購置新儀器、現有儀器汰舊換新與維護保養等等,敬請於使用共同研究室資源並發表論文時,於論文致謝(Acknowledgement)處加入致謝共同研究室之文句,並於論文發表時通知共同研究室管理人員。致謝文句請依實際使用情形書寫,或請參考以下範例:We thank the staff of the Core Labs,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for technical support.
 

第九十五期                                                                                                                                                                                                        NOV.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