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共 同 研 究 室 電 子 報 第四十六期 OCT.10.2017 |
||||||||||||||||
本期目錄 下期主題
奈米粒子追蹤技術在胞泌體研究之應用
快速連結
|
經過中秋及雙十國慶的愉快假期,大家收心奮起再努力吧!本期電子報主要對於學術論文的開放近用及投稿陷阱詳細說明,期望能協助同仁順利發表研究成果。下期電子報將介紹奈米粒子追蹤技術在胞泌體研究之應用(Exosome Characterization by 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敬請密切注意!並竭誠歡迎您訂閱共同研究室電子報以收取儀器介紹、研究新知、與每月訓練課程資訊。更歡迎您與我們聯絡,給予我們建議與鼓勵。
第二共研今年度新購高速冷凍離心機(Beckman
Coulter / Avanti JXN-26 Centrifuge)及超高速離心機(Beckman
Coulter / Optima XPN-100 Ultracentrifuge)儀器,共同研究室儀器預約系統已於9月27日上線開放網路預約。歡迎舊雨新知多加使用!本月份「臺大醫學校區學術演講及研討會公告平台」將公告多場精彩演講及課程,歡迎同仁查詢使用,並踴躍申請帳號發佈訊息。希望我們所提供的設備對您的研究有所助益,服務品質也令您滿意,為了共研長期的經營運作,請您於發表文章時惠予致謝共同研究室,作為服務成效評鑑之用。 醫學研究部助理研究員 黃舒宜博士 二十世紀末期,網路出版已日漸成熟,電子期刊的授權與使用模式造成圖書館無法保有紙本館藏,必須維持訂閱合約才能繼續使用電子化的文獻庫,因此受制於出版商持續的漲價。二十一世紀初所開始的開放近用(open access, OA)運動,目標是將學術資源放上網路,永久性的供人自由取用,以推動學術的傳播和進步,減少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因此OA的版權是依照使用者授權合約(如創用CC授權註[1])規定,較常見的是只要引用論文出處,就可以用於非商業性的用途。傳統期刊是使用者付費,也就是由圖書館或個人讀者訂閱使用。OA出版模式誰來買單呢? 即使有些OA期刊只有網路版,期刊營運、品質掌控、網路軟硬體都需要成本。為了讓學術成果可以由大眾免費共享,OA出版的費用大多是以論文處理費(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 APC)的方式轉嫁到論文作者身上,或由其所屬的機構或國家提供經費來支付,這些費用可能會對一些投稿人造成負擔。此外,在龐大的論文發表壓力下,OA的收費機制讓一些不肖份子認為有利可圖,因而出現了只以營利為目的,積極行銷邀稿,從投稿到刊登時間非常迅速的掠奪型期刊(Predatory Journals)。 所有的OA期刊都會收取文章處理費,一些正派經營的OA期刊收取的費用也不容小覷。例如:PLoS系列期刊收費除了PLoS One收取每篇1495美元的APC之外,其餘都是每篇2250或2900美元;Elsevier旗下的Cell系列和Lancet系列期刊每篇5000美元;Nature Publishing Group的OA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每篇文章則是5200美元。但是收費的高低,並不是判斷期刊是否屬於掠奪型期刊的標準。掠奪型期刊的問題在於只重視利益,卻忽視研究和出版應有的誠信與倫理。掠奪型期刊常有下列的特徵:
如果只是花錢來讓文章快速出版,乍聽之下似乎問題沒那麼嚴重,但是這些期刊大量刊登品質低劣的論文,內容抄襲或捏造,可能誤導讀者,造成研究資源的浪費。隨著掠奪型期刊的數量增加,新的OA期刊可能被誤認為掠奪型期刊,造成劣幣驅除良幣的效果,排擠正派經營的期刊。對投稿的論文作者來說,當你費盡心血完成的高水準論文和別人的偽科學或抄襲造假的文章同出現在一份期刊當中,論文的可信度可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另外,作者可能因為論文刊登在缺乏信譽的期刊,而影響未來的學術發展。最糟糕的狀況是期刊網站還可能突然消失,文章就此失傳。 要怎麼知道哪些期刊是掠奪型期刊呢? 掠奪型期刊的認定其實沒有公認的、明確的標準。最有名的“黑名單”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圖書館學者Jeffrey Beall所創建的掠奪型期刊和出版社(簡稱Beall’s list),總共包括超過1100家出版商和超過1300本獨立期刊。這份黑名單雖然有不少爭議,且已於2017年1月從Beall的網站上消失,但網路備份的版本仍廣為流傳(http://beallslist.weebly.com/)。收錄OA期刊的公開近用期刊指南(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DOAJ)過去曾有部分期刊被發現同時名列Beall’s List。DOAJ於2014年宣布要清理門戶,並於2016年移除了大約3300本期刊,希望讓DOAJ成為有公信力的“白名單(white list)”。2017年1月,印度掌管研究經費的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也發表了官方版白名單,規定只有刊登在這些期刊的論文才能用於求職、升等、或申請經費。這樣的做法雖然是要減低掠奪型期刊的影響,但是太多規定可能反而會變成限制,遏阻新的OA期刊發展。學術界和出版界要如何因應掠奪性期刊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完美的對策。 其實要避開掠奪型期刊的陷阱並不難,只要研究者保持基本的警覺,秉持網路購物的精神,檢查期刊網站訊息的真實性,注意有無可疑之處,就不至於上當。期刊的評估也可以參考由包括BioMed Central、COPE、DOAJ、ISSN等多家主要出版機構所聯合贊助的網站「Think. Check. Submit.」所提供的期刊評估表(http://thinkchecksubmit.org/)。評估的項目例如:
因為學術界論文投稿的壓力龐大,不肖業者藉此機會要從中圖利,新的掠奪型期刊想必會一直出現,手法也會日新月異。要減少學術界所受到的傷害,必須靠每位研究者提高警覺,不再投稿到這些有問題的期刊,更不要引用這些問題期刊的文章。但是掠奪型期刊的問題並不表示學術成果不應該公開近用。公開近用可以學術成果獲取更多的注意,促進知識的推廣,且學術研究大多由國家資源支持,所得的成果理應回歸大眾。只要小心掠奪型期刊的陷阱,學術成果的開放近用應是論文發表的必然趨勢。 若您對OA期刊及掠奪性期刊仍有疑問,或有任何相關問題,醫研部的英文論文編修諮詢服務除了協助論文的撰寫和編修之外,也提供投稿期刊建議和目標期刊評估的服務喔! 請洽聯絡人:黃舒宜博士(Email: shuyih@ntuh.gov.tw、分機: 63250)或參考醫研部院內網之「英文論文及研究計畫編修諮詢服務」專區:http://intra.ntuh.gov.tw/LARD/NTUH-iMD1/default.aspx。 如果您關心這方面的問題,請參考延伸閱讀:
[1]
創用CC授權是美國Creative
Commons組織所提供的公眾授權條款,共有「姓名標示BY」、「非商業性NC」、「禁止改作ND」、及「相同方式分享SA」四種授權要素,可經由排列組合產生不同的授權條款。創用CC的授權條款旨在促進創作成果的流通,定義使用者對於創作成品加以複製、散布、甚至改作的權利。本文的授權條款為:
儀器訓練課程:課程網路報名
研究新知課程:課程網路報名
歡迎您訂閱共同研究室電子報以收取儀器訓練與研究新知課程講習相關資訊 。 |
|||||||||||||||
第四十六期 OCT.10.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