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部(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共 同 研 究 室 電 子 報   

101MAY.10.2022

本期目錄

主編的話

研究服務公告

外泌體純化之聚合物沉澱法原理介紹(Part II)

共同研究室貴重儀器訓練暨新知課程

下期主題

組織透明化

快速連結

臺大醫院

醫學研究部

前期電子報

我要訂閱電子報

聯絡我們

 

主編的話

過去研究中,外泌體(Extracellular vesicles)Biomarker Liquid Biopsy分析中被視為cell free DNA (cfDNA)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的替代物,甚至優於二者。現今主要研究著重於外泌體內的核酸運送物質,即microRNAmRNA;此外,外泌體所運送的蛋白質部分也被發現涉及諸多生物學功能,有待進一步深入分析。本期電子報延續上期,針對核心使用的試劑之一 Invitrogen total exosome isolation System做介紹,提供使用者參考及選擇。下一期電子報主題為「組織透明化敬請期待,並竭誠歡迎您訂閱共同研究室電子報收取儀器介紹、研究新知、與每月訓練課程資訊,更歡迎您與我們聯絡,給予我們建議與鼓勵。


研究服務公告

共同研究室免疫研究核心ImageXpress Nano 高通量螢光影像分析系統試營運期限到1110531日止,預計於11161日起,將開始實施委託收費,收費標準請參閱連結,歡迎大家預約使用!希望我們所提供的訊息對您的研究有所助益,服務品質也令您滿意,為了共研長期的經營運作,請您於發表文章時惠予致謝共同研究室,作為服務成效評鑑之用。
 
                                        
 TOP                    


外泌體純化之聚合物沉澱法原理介紹(Part II)
 

醫學研究部基因定序暨生化核心團隊

原理介紹

Invitrogen total exosome isolation System 是利用聚乙二醇(PEG)從樣本中純化出外泌體(Extracellular vesicles),早期用於收集病毒之用途。聚乙二醇(PEG)為一種高分子聚合物,與游離水分子競爭後,可降低外泌體的溶解性,再藉由低速離心方式分離出低溶解性之小分子與外泌體,因此獲得超純化之外泌體或分離外泌體的潛在亞群。

外泌體分離流程

Invitrogen total exosome isolation System針對完整的外泌體可達到高效沉降和高回收率(1)無需額外且耗時的超高速離心,一般只需要15–20分鐘的操作時間。

1Invitrogen total exosome isolation System流程圖 (圖片來源:Thermofisher-Exosome poster ISEV 2013 Boston)

利用此系統分離出來的外泌體經由粒徑分析 (2)Western (3&4)qPCR (5)實驗都可以得到驗證。另外,可搭配使用Dynabeads磁性分離技術以常見的外泌體表面蛋白(CD9CD63CD81)作為標的,可輕鬆地分離特定亞群的外泌體。

2: 分析 HeLa 培養基中所獲得的外泌體。(A)使用總外泌體分離試劑(取自細胞培養基)回收並分析外泌體的產量及粒徑與(B)使用傳統超高速離心法及sucrose梯度回收的外泌體。使用 NanoSight LM10 儀器分析得出的曲線顯示所有顆粒的粒徑小於300 nm,其中大部分在50–150 nm左右。

3: 在外泌體製備中分析CD81CD9 標誌物。使用超高速離心法從SW480細胞培養基中富集外泌體,再利用免疫親和力的Dynabeads磁性分離法,從15 μl預富集樣品中(1-3 lanes)進一步純化(A)CD81-陽性或(B) CD9-陽性的外泌體。分離後的亞群外泌體利用Western Blot分析 CD81CD9抗體。M:分子量標誌物。C:未經進一步抗體純化的 7.5 μl預富集外泌體作為對照。

4:藉由Western blot實驗來比較超高速離心法與Total Exosome Isolation系統之外泌體CD63蛋白表現(樣本為cell medium)

5:進一步利用qRT-PCR實驗分析此兩種方法的外泌體miRNA表現量,從cell medium純化外泌體後抽取出RNA,利用TaqMan系統測定MicroRNAs hsa-let7e hsa-miR26a 兩者表現差異。

Invitrogen total exosome isolation System優點

  1. 已建立之完整protocol降低外泌體純化門檻

  2. 快速的操作時間

  3. 避免耗時的超高速離心方式。

  4. 應用樣本種類廣泛如:UrineCerebral spinal fluid (CSF)

  5. 可擴增的實驗流程。

結論

近幾年來,外泌體分離和表徵的標準化一直是國際細胞外囊泡協會(ISEV,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的一項迫切需求。市面上純化外泌體的方式有許多種,而已確定會影響pull-down的純化關鍵參數包括:洗滌過程中的混合條件比例、洗滌步驟次數、洗脫體積等等。所以根據樣本特性和實驗需求選擇最佳純化方式為最初研究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基因定序暨生化核心已開放外泌體萃取服務。本核心提供四種外泌體純化方法,依照實驗內容不同提供最適實驗服務,相關資訊也將公告於醫學研究部官網臉書粉絲頁

參考文獻

  1. Bobrie A, et al. (2011) Traf_c 12:1659–1668.

  2. Thery C, et al. (2002) Nature Rev Immunol 2:569–579.

  3. Janowska-Wieczorek A, et al. (2005) Int J Cancer 113:752–760.

  4. Belting M, et al. (2008) J Cell Biol 183:1187–1191.

  5. Pegtel DM, et al. (2011) Biochim Biophys Acta 1809:715–721.

  6. Valadi H, et al. (2007) Nature Cell Biol 9:654–659.

  7. Al-Nedawi K, et al. (2008) Nature Cell Biol 10:619–624.

  8. Mittelbrunn M, et al. (2011) Nature Comm 2:282.

  9. Skog J, et al. (2008) Nature Cell Biol 10:1470–1476.

  10. Zomer A, et al. (2010) Commun Integr Biol 3:447–450.

  11. Lasser C, et al. (2012) J Vis Exp:e3037.

  12. Conde-Vancells J, et al. (2008) J Proteome Res 7:5157–5166.

  13. Subra C, et al. (2010) J Lipid Res 51:2105–2120.

  14. Mathivanan S, et al. (2009) Proteomics 9:4997–5000.

  15. Thery C, et al. (2006) Curr Prot Cell Biol Chap 3, Unit 3:22.

  16. Cheruvanky A, et al. (2007) Am J Physiol 292:F1657–1661.

  17. Li Q, et al. (2014) J Biol Chem 289:1303–1312.

  18. Munoz JL, et al. (2013) Mol Therapy Nucleic Acids 2:e126.

  19. Zeng L, et al. (2013) J Biol Chem 288:31853–31866.

  20. Chugh PE, et al. (2013) PLoS Pathogens 9:e1003484.

  21. Clayton A, et al. (2001) J Immunol Meth 247:63–174.

  22. Ericsson M, et al. (1995) J Virol 69:7072–7086.

  23. Oksvold MP, et al. (2014) Clin Therap 36:847–862.

TOP   


研究新知&貴重儀器訓練課程 

研究新知演講課程:課程網路報名

052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fish with a hundred colors?

0530

漫談醫學視覺化藝術

歡迎您訂閱共同研究室電子報以收取儀器訓練與研究新知課程講習相關資訊 。

 TOP  


為持續提供優質之研究服務,便於日後聘用專職技術人員、購置新儀器、現有儀器汰舊換新與維護保養等等,敬請於使用共同研究室資源並發表論文時,於論文致謝(Acknowledgement)處加入致謝共同研究室之文句,並於論文發表時通知共同研究室管理人員。致謝文句請依實際使用情形書寫,或請參考以下範例:We thank the staff of the Core Labs, Depart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for technical support.
 

101                                                                                                                                                                                                        MAY.10.2022